• 选择页面风格:
  • 发布指引 | 灵性导航 | 大藏经  
    会员中心停止服务,意见、课程发布、投稿等事宜请发邮:osoulcn@126.com

    时照:道德经第21章 虚心精要

    作者: 时照道德 更新时间: 2015-6-22 20:47:39 来源: 哦·灵魂网 【字号: 】 浏览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虚心精要(从道)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怳唯忽。怳兮忽兮,其中有物; 忽兮怳兮,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閲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道藏》河上公版)

     

      时照精讲:

      世界之所以存在,一定有蕴其存在的源泉;万物之所以生灭不息,一定有显其生灭的规律;宇宙之所以无穷无际,一定有合其十方的恒常之道。故,世人只有安心于恒常之道;和气于世界之源,才能开天地之大窍,显万物之存在规律。此为孔德之容。

      本章核心是“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若做明德之人,并通达万物的转轮真相,必开窍于大“道”,而能和于此道窍。

      和道有四:虚心、明道、见道、入道进而成道。

     

      1、虚心(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为心性。孔为道窍,德为道尊。虚心为容,容乃孔德之基,是为空生妙有。其作用有三:净、容、显。

      净,乃道心不浊,而真气充盈,真气足能虑万物,故心明。

      容,乃道心不住,心无所住可流通万物,故心通达。

      显,乃道心无我,无我之心和合于自然,故遍知一切。

      此净、容与显是为道之全德,唯有虚心可证。

     

      2、明道(道之为物,唯怳唯忽)

      何为道?“道”是本然的存在。且含容著万物不灭的规律。如果把道说成是一“物”,则此物似见非见,既不属于有,也不属于无,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时时能觉知与我们同在,却又捕捉不到同在的证据。

      修行人若能明了道是一,道是“我”的无相之实相,即为明道。

     

      3、见道(怳兮忽兮,其中有物; 忽兮怳兮,其中有象;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若“见”本然的道,唯有一“观”而知之,所谓的路径就在回光返照处,不即不离。

      唯怳唯忽的“道”是我们的本性,怳兮忽兮,忽兮怳兮,窈兮冥兮是阐明修行者修行过程中见道、入道的“状态”。

      只有摒弃外缘,于回光返照处,久久习之,你会在不经意间,体验到——“我”本然于无形无相,与万物一如一往;“我”本自于清净湛然,并独显万相之踪迹;“我”安然于出神入化,却不增不减地充盈著阴阳交会的生灭之精。此精是为生天生地之根,遇真气合其神,妙用一切,一切如一,不可能有掩饰、造假以及模糊的意向,故,其精真实有信

      修行人若能体悟“道”的无形、无为与如一的真性,即为入道。

     

      4、成道(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閲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哉以此。)

      不去之名为“道”也。“道”载宇宙恒常不腐,无处不在,万物皆是因道之精气而变化始生,因此,道“知”万物交合之始末,无一丝信息能漏网。

      我们若想了知宇宙万物存在的实相与运行规律,只有与本道合和。“道”既是承载万物的终结者,也是全知者,可以说是通达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唯一“入”口,而一“入”既是终极。

      修道者,不怕停,就怕走错门,一念之差,迷昧三生。

      修行人行至遍及一切处,并成为一切处,而一切处无我、无出无入、无道亦无得、无净亦无垢之时,应该是成道了。

     

      【字解】

      孔,容、通达也。出入之窍。

      唯,凡思也。

      窈,深远也。——《说文

      冥,看不见。幽也。——《说文》

      精,择也。

      甫,有形有相。

  • 上一篇: 符法四大要素
  • 下一篇: 演道二十四首
  • 推广机构
    有意人生一阶:诚意正心
    推广课程
    有意人生一阶:诚意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