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页面风格:
  • 发布指引 | 灵性导航 | 大藏经  
    会员中心停止服务,意见、课程发布、投稿等事宜请发邮:osoulcn@126.com
    栏目简介: 学佛之真正目的是观行断我见而解脱生死证涅槃或在大乘法中开悟明心取证生命之真相,不是在求得世俗法上之成功
    佛心慧海-文章列表
    2015-08-22 莲花关怀(往生助念)眷属须知
    一、前言 生命,如同宇宙间任何事物,都因条件之成立而出生,因条件之持续而生存,因条件之渐去而衰老,因条件之耗尽而终亡。这就是“生老病死”、“成住坏空”——千古不变的规律。 人生在世,谁都不能免除疾病死亡之苦,不管是富贵贫穷、还是地位高低,人人平等。但死....[阅读全文]
    2015-03-09 立佛正法纛:心有八个识
    八个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意根(末那识)、第八识(真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妙明真精妙心等多名)。 问:《阿含经》明明讲有六识,为何你主张有八识?德光云:前六识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一般佛弟子耳熟能详的六个识,不必德光赘....[阅读全文]
    2015-03-09 赵文竹的《居士歌》
    (01)燕山窝,向阳坡,野老筑巢在百合。无车简出少生事,陋室常守安且乐。生灭是相,来去是客,挂什么? (02)白天坐,晚间卧,每餐能食两碗多。世态炎凉经历过,得失是非已看破。对的是他,错的是我,争什么? (03)紧铺纸,慢研墨,兴来....[阅读全文]
    2014-12-26 观行是一切修行人的不可缺少的工具
    为什么会有修行中的阶段性迷惘?是因为好多学人在看了导师的书后,把导师的见地当作自己的知见,好像自己什么都懂了,因为所有的答案导师书中都有。学人因为信受答案,而忽略体验过程。而体验过程就是观行,而所有观行皆可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学人因不知具体要如何去观行,才能将导....[阅读全文]
    2014-12-16 人死后如果没有投胎,是否就变为鬼?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节目,今天我们所要探讨的题目是:“人死后如果没有投胎的话,是否就变为鬼?” 在国人的传统文化里面,有一部分的人有人死为鬼的观念。例如:在古代《说文解字》这本书里面,鬼有“人所归为鬼”这样的意思。因此认为人死后的归趣就是鬼道,这....[阅读全文]
    2014-12-16 科学可解释佛法吗?
    在佛经上有说,这是属于阿含部的经典,叫《恒水经》。《恒水经》上面有提到说:世间的一切的经法,世间一切,就是真正可以流传、利益世间的,实际上都是从佛法而来的,所以佛法也包含世间法。包括这些外学,就是包括医方明,还有世间法的因明,这些全部都是佛法所包含的。 “....[阅读全文]
    2014-12-16 作人为何要学佛?
    对于许多人来说,他并不是很了解学佛的目的,即使你跟他说“学佛将来可以成佛”,他对于这个,还是茫然而毫无所悉。对于说有一个第一义谛,或是说如来藏真心可以追寻,那就是本来真正的自己,他听了更是无法理解。然而在这世间上,作人还是免不了有很多的生死的痛苦;这些痛苦会造....[阅读全文]
    2014-12-16 修行者如何坦然面对“死亡”?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今天我们要探讨的问题是:“修行者如何能坦然面对死亡?”对于一般人来说,死亡大都是个忌讳去碰触的问题,当然目前这种情况已经略有改变,像是安排安宁病房或生前告别式等,这些都表示已经能够接受即将要面对死亡,所以提早作安排,因此能够较....[阅读全文]
    2014-11-20 学佛你学对了吗?
    以下种种错误的学佛方向,是否有你呢?快来检视一下吧! NO.1有人认为拿香拜拜、求富有、平安、求姻缘、求生天,这样就是佛法,这个就是第一种错误的认知。这是学佛目的的偏差,不了解佛法是求智慧,是求究竟解脱觉悟的无上之法。 NO.2有人认为信仰宗教的目的都....[阅读全文]
    2014-11-13 有爱就会有苦
    我们先看一个经典的佛教故事。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只树给孤独园。 那时,舍卫城里有一位婆罗门居士,他所钟爱的独子死了,使他深受打击,因而丢下工作,茶不思饭不想,常常到他儿子的坟前思念悲泣,几乎就要崩溃了。 这天,这....[阅读全文]
    2014-09-01 什么是中阴身?
    中阴身这个名称,我们从这个名字的意义就知道说,他就是众生死了以后,还没有受新的果报身之前,所受的一个中间的五阴身,叫中阴身。中阴身他的这个法义,他的内容,我们要来引用《瑜伽师地论》中 弥勒菩萨为我们的开示,来解说这一段。论中这么讲,弥勒菩萨这么开示: 【而....[阅读全文]
    2014-09-01 何为三界?
    六道轮回的众生,根据有无色身、性情、以及所居住的器世间等等不同,又可以分为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所谓的欲界,因为欲界的众生都有饮食、睡眠、男女欲等欲望,故名欲界。生活在欲界的众生,包括地狱、饿鬼、畜生、人、阿修罗、天人等六趣,故欲界也称为六趣杂居地。....[阅读全文]
    2014-02-14 何谓“我”与“无我”?
    “我”与“无我”是佛法里面一个很重要的题目,因为佛法在在处处都在讲无我。可是无我是不是究竟法呢?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佛教中非常重要的课题,但是大部分的人是很难把它弄清楚的,这不是只有末法时代的今天才这样,而是自古以来就已经是这样了。然而什么是“我”呢?一般....[阅读全文]
    2014-01-20 没有人障碍你!
    一起学佛的一位小师兄决定离开工作一段时间,以亲近随学善知识。提前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信心百倍地回家告别去了。三天回来,一脸悲壮,满腹豪情化作两行热泪——家人不解,天翻地覆。不忍伤情,故此作罢! 大家便劝:罢、罢、罢,机缘不成熟,一切随缘吧!于是,日子依旧甜酸....[阅读全文]
    2014-01-03 你了解自己是谁吗?
    作为佛法讲师,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其他场合,遇见很多佛教徒都是问我关于佛法知识的问题,“请问什么是三法印?”“什么是心法尘?什么是色法尘?”……很少有人会问一些关于自己的问题,彼此交流的时候似乎都已经完全没有了个人的问题所在,更多时候是关于学术上的交流,知识的思....[阅读全文]
    95篇文章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3/715篇文章/页
    推广课程
    有意人生一阶:诚意正心
    推广机构
    有意人生一阶:诚意正心
    灵魂网微信二维码
    微信号:osoul-cn
    扫描二维码
    有事情可微信直接call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