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选择页面风格:
  • 发布指引 | 灵性导航 | 大藏经  
    会员中心停止服务,意见、课程发布、投稿等事宜请发邮:osoulcn@126.com
    栏目简介: 学佛之真正目的是观行断我见而解脱生死证涅槃或在大乘法中开悟明心取证生命之真相,不是在求得世俗法上之成功
    佛心慧海-文章列表
    2012-04-02 色声香味触法中的法尘,是如何解释?
    五、请问色声香味触法中的法尘,是如何解释?这法尘与内相分一样吗?根尘触,是意根触法尘,或指扶尘根触五色尘?(7-5) 答:色、声、香、味、触五尘乃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所了别者,眼识等前五识所了别者皆是内相分,由于眼识等五识是属于八识心王,心非是物质....[阅读全文]
    2012-04-02 看佛经,常让我有很多矛盾
    五、看佛经,常有让我很矛盾之处。《弥勒所问经》中佛言:菩萨应远离众务、众话、利养、愦闹之处。然而《华严经》又云:菩萨要主动的去攀无边无量的众生,广学世间法,所谓文学算术、医术方药等无不该习,乃至于连歌舞娱乐也要学习。但这样就不能离开众务、世话、愦闹。这两本....[阅读全文]
    2012-04-02 何谓“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
    佛教里有一个回向偈: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这里面的“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颇引人深思,这使我们知道佛的教化有深刻的人间性。在《心地观经》里说:四重恩是:一、父母恩。二、众生恩。三、国王....[阅读全文]
    2012-04-02 正知正见的佛子简单自测
    给大家的一封信大德您好!这是一张佛法讯息公告,若您不喜欢请把此封信资源回收即可,并向您致歉。若您喜欢佛法、想了解佛法、或正在修学佛法,请耐心把它看完,相信会对您有所助益。佛法是 释迦牟尼佛教导世间众生离苦得乐的方法,由于去圣日遥及众生无明、烦恼、业力的遮障,佛....[阅读全文]
    2012-04-02 亲自走上道路才能达到
    有一回佛陀住在科沙拉国的首都,舍卫城,一个大金舍时,在那儿有很多出家众跟随他学内观,也有很多的居士,不管是男众或女众,也都跟他学内观,他们都从中获益良多,有位居士每天晚上都到金舍来听佛陀的开释,但是他从未修过内观。有一天晚上他到的比平时早一点,当时只有佛陀一个....[阅读全文]
    2012-04-02 我很善良为何还有种种痛苦?
    我很‘善良’(那是自己主观的认为),为什么还有种种‘痛苦、烦恼’?在我刚皈依佛门不久时,内心经常有不少莫名的痛苦,由于对心灵的规律还理解不深刻,因此常常对‘因果报应’存在种种的疑虑。我曾经向我的一位德行极其高尚的师父请教:“‘因果报应’(附注1)到底成立不成立....[阅读全文]
    2012-04-02 略谈无我的修持与护法
    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开篇就提到:修学佛法应有明确之初期目标,然后应有到达此一目标之方法,以及完成初期目标后进修之次第;此方法与次第,必须是明确可行者;如是学佛,方能有成,不致浪掷一世宝贵之生命时间与精神、钱财,空修一世佛法。在大乘佛法中,学佛人的第一目标即是....[阅读全文]
    2012-04-02 苹果为什么会落在我的头上?——浅谈嗔的内涵
    要想化解嗔、愤怒,首先得走进它,了解它,愤怒是什么?嗔——愤怒,这是一股自我保护的力量,是自我守护的力量,是对外界的反抗。是对外界不如己意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愤怒不是发生在外面,是发生在里面。当愤怒来临时,基本上都是被这股能量和情绪抓著,在其中不断起伏,少....[阅读全文]
    2012-04-02 何谓道共戒及定共戒?又我见、我执及身见的差异为何?
    问、何谓道共戒及定共戒?又我见、我执及身见的差异为何?在《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中引用《成唯识论》(四)及《大乘义章》(六)解释“我见”,据其说法则我见即身见即我执。又 导师在《楞伽经详解》第五辑 (第10~12 页)中说:“俱生身见为俱生我执?-?-妄想身见故名....[阅读全文]
    2012-04-02 谈谈现在佛法中最常常被误解误用的一个名相:所知障!
    近代诸上知识,高座演法,尽道所知障是知识见解太多,为知解所障,那么依此逻辑,末学有以下一些疑问,想要就教诸方:一,畜生道有情心中并无语言文字,举止运为但直心而为,又复历然不昧,明明了了,又不曾读书识字,无知无识,请问畜生有所知障否?二,文盲不识字,亦无能读书,....[阅读全文]
    2009-12-04 我就这样过了一生吗?
    人活著要做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芸芸众生中,为何每个人的命不同呢?我存在的目的与价值又是什么呢?从有记忆以来,在与人聊天说笑时,我似乎很喜欢问别人:你觉得人活著的意义是什么呢?年少以来的自己,也许是家庭开明、女儿多儿子少环境关系,我的人生目标与价值并不是找一....[阅读全文]
    2009-12-04 生命中的……茫然?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 茫然为何物? 它不是专属于某一下层贩夫走卒所有, 同样它也不属于君王将相就没有的茫然, 它亦非只有与人类才有关连(含六道)。 其实众生、凡夫都是根本没有目标, 只是一味的盲从骚动而不....[阅读全文]
    2010-08-23 拈花微笑 – 禅
    “拈花微笑”是娑婆世界禅宗中脍炙人口的公案,是人间最不可思议的佛法密意,二千多年来,禅的智慧流传在人间,开启了世人法身慧命的明灯,照亮万古长夜。 禅学渊源于印度,盛兴在中国。真正的“禅”和“禅思”、“禅定”都没有关系,当佛陀最初开演佛法的时候,当时的小乘人(....[阅读全文]
    2009-12-03 如果还有明天—佛法的智慧
    “一九九0的秋天,演完最后一场生老病死的对话,送来新的希望。” ──阿信(信乐团)对薛岳致敬所写RAP的歌词 在青涩二八年华里,有著无人可诉的压抑心情,那时台北的中华路还没拆,下了课时常跑去“佳佳唱片行”买“录音带”。薛岳成为我的偶像,自然而然《摇滚舞台》也成....[阅读全文]
    2009-12-01 曾经我问佛
    曾经我问佛:为什么我没有美丽的容颜、曼妙的身材?佛不回答我,祂只是默默地看著我。 曾经我问佛:为什么我没有显赫的家世、富有的父母?佛不回答我,祂只是安静地望著我。 曾经我问佛:为什么欢乐总是十分的短暂,而悲伤却来得特别的悠长?佛仍然不回答我,祂....[阅读全文]
    95篇文章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页次:6/715篇文章/页
    推广课程
    有意人生一阶:诚意正心
    推广机构
    有意人生一阶:诚意正心
    灵魂网微信二维码
    微信号:osoul-cn
    扫描二维码
    有事情可微信直接call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