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个致命的心理状态之罪恶感
作者: 未知
更新时间: 2012-9-14 17:49:22
来源: 哦·灵魂网 【
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
次
当我们认为自己做错事时,就会感到罪恶感。有的人是为自己所不能做到的事感到罪恶感,而那真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致;有的人却为自己本来能做好的事感到罪恶感,他们原有能力可以做好,但却宁可做错而让自己终生受罪恶感之累。罪恶感最是耗弱心志,没有任何一种罚款、牢狱之灾或身体折磨比罪恶感更能让人形销骨立,但罪恶感却是一种无济于事的情绪。
社会正义对反社会行为施以罪恶感的惩罚,从违规停车到杀人,同样令人有罪恶感。如果你犯法了却无罪恶感,那你是反社会份子,不应属于这社会;但假如你不得已有了小小的违法行为,而感到罪恶感,那会令你非常的不舒服,心理不安。社会利用罪恶感让你屈服于权威,而无力反抗。
父母、老师、牧师、警察、法官都会利用罪恶感来控制人们。父母常把自己心理上的不快、生活的磨折、所受的苦难归咎于子女,子女如果无法父母重拾欢笑,就会觉得内咎自责,于是有些子女终生向父母乞求原谅,因此而完全受制于父母。
父母温情的遥控也会让你有罪恶感。你是不是曾经在下班返家之后,当冲完澡、舒舒服服地坐在沙发上正准备看电视之际,突然间想起,孤单的母亲是不是在家里落落寡欢,寂寞地等待着你的电话。这种想法让你轻松的心情为之一沉,而深深地落入罪恶感的窠臼中,而事实上,你的母亲可能并未如你想象那般寂寥愁苦。
在工作上偶尔也会觉得罪恶感。你辛勤工作,努力争取表现,最后终于获得擢升,你应该非常高兴才对,但你却回想起自己好几次假装生病、在家休息;有一次主管交办工作,你也推诿给同事;你看到同事们的表情,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分享你的快乐,有些人流露出嫉恨的眼神。你开始怀疑自己的擢升是否公平,你产生了罪恶感。
罪恶感有其正面的意义吗?我们必须先区分出罪恶感是不同于后悔的。后悔是你对已犯过错的理性反应,你对所做的错事感到后悔,所以你会承担起此过错的责任,你会想办法去弥补,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罪恶感却是一种不必要的情绪,如果你一直觉得自己有污点、是没有价值的人,那么不管你怎么做,你都会有罪恶感,这样你的生活将会为忧郁所笼罩。
很多小孩生活在只有批评、没有鼓舞的环境之中,父母一直批评他们的缺点,他们做再多的努力,获得再大的成就,父母都嫌不够。
父母如此教养小孩,有可能出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他们认为社会是残酷的,必须及早让小孩在家庭里体会到现实的残酷;有些父母则是由上一代传承下同样的教养方式,所以他们对小孩子总是冷酷无情、严格而不讲道理。
这种结果是极具毁灭性的。小孩的心理会深受打击,他们会进而认为自己的本质就是差,甚至认为自己被生下来就是一桩错误。
或多或少,我们都会受到罪恶感的折磨,但切记,不要让它形成生活中一股沉闷的气氛。减轻罪恶感的方法很多:找人咨商、祷告、自我催眠治疗都是可行的办法。
事实上,罪恶感的产生很多都是毫无理由、也不理性的,所以你不妨理智地去检测自己所曾采行的步骤,冷静地分析自己所犯的过错,并设法谋求解决,别让罪恶感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你真的做错了吗?有些人对以往所认为对或错的事情非常固守成见,比说方婚外情好了,有些人明知这是不对的事情,但他却又无法对伴侣忠实,于是他就受罪恶感之扰,却又无力改善。
但有些人的作法就截然不同,他们不会浪费时间或精力在内咎自责上,相反的,他们会诚实的面对问题,问自己是否真的无法与配偶继续生活,重新评估自己的婚姻,做一些必要的改变。他们的抉择也许不在公众所能接受或认可的范围之内,这种逸出轨外的行为是很痛苦的,但总比伴着罪恶感度日来得好。
有时我们会无辜受罪恶感之害,典型的常让你有罪恶感的说词像:“我和你爸爸终日做牛做马,就是为了你们”、“为了生你,我差点就死掉了。”最好的防卫是把这些说法合理化。
你要求父母要做牛做马来供养自己吗?你被接生时,想的就是:“对!我要来害死这个女人了”吗?如果没有,你根本不必有罪恶感,你毋须对别人对你错误的反应负责。
如果你的同事嫉妒你的成就,这是很正常的,你毋须对别人的感受负责,更毋须藉由别人来肯定自己,你要做自己的主人。
如果你真的犯了错,想办法补救,下次再做得更好。不需要别人来谴责你的良心,也不需要别人的原谅,更不要有太多的自我苛责。不管你曾做过什么,为所做的负责、学习新的经验、改善自己,这就是你所该做的了。
▇神父,我有罪,请宽恕我
北英格兰的一个地区牧师哥伦布?莱恩记忆中曾碰过这样一件事——有个年轻人经常到教堂告解,每次都是为了犯通奸罪请求赦免。有一次神父拒绝听他的告解。
“告解不是像找心理医师咨商,你可以说说就算了。告解必须出自于内心的真诚,为自己所犯的罪真心忏悔,不仅乞求原谅,更希望能渐渐改善,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否则告解一点意义也没有。”
有些天主教徒为非己之罪而告解。莱恩神父记起有位年轻的女儿,为自己的作为无法让母亲高兴而忏悔;事实上,她并没有对母亲下毒,也没有直接地导致母亲的不快。就莱恩神父的说法,她根本不需告解,她的罪恶感完全是非理性。
有些虔诚的信徒,给自己太大的压力了,他们认为在圣洁的上帝之前,自己是肮脏、污浊的,全身皆是罪恶。他们对上帝是敬畏多于爱。这种加于自己身上原罪的想法是不必要的,如此是滥用宗教的权威。
莱恩神父认为,“如果你真信上帝,你该努力弥补自己的过错;有罪恶感时,将这种感觉与亲近的人分享,不要一个人背负过重的十字架,这样只会使自己喘不过气来。
▇一个强奸犯的告白
乔伊并不否认自己犯了重罪。他冷静而有条理的告诉我,在一九八七年三月,他如何的干下他的第二宗强暴案。第一次的强暴案使他身陷囹圄五年半,此宗强暴案则判他终身监禁于格雷敦监狱。
格雷敦狱正试办对犯人做心理治疗,希望帮助犯人重建自我。“当我被控诉时,我的确感到歉咎;但现在我已不再因罪恶感而失眠,我心里一片平和,或许对外界的人来说,这不是他们乐于听到的消息。”
“大家都希望我们能有罪恶感,”乔伊说,“他们希望看到我们为所做的付出代价,至少心理上要受到磨难。我的确为所做的感到抱歉,但罪恶感是很消磨人的,如你深陷其中,很可能搞得自己面目全非。”
“现在我已能平抚自己的情绪,我觉得比以前好多了,我不想再自找麻烦,去挑动自己的愁绪。”
英国格雷敦监狱为罪犯所做的心理治疗,并未获得纳税人的全面支持,社会大众希望罪犯在牢狱中受到处罚,而不是得到洗面革新的机会。乔伊很了解且熟悉大众的想法。
“当我犯错时,我母亲一定会给我严厉的惩罚,不是将我毒打一顿,就是将我关在衣橱里;她的惩罚不能阻止我做坏事,我依然故我,喝酒、抢钱、四处滋事。我如果没有强奸那些妇女,很可能会挥拳向她,狠狠地揍她个头破血流。”
乔伊认为自己如果在首度犯案时,他能被送到格雷敦来,也不致于再度犯案。在他四十三年的生命中,他一直找不到比犯罪更好的发泄情绪的方法。
“罪恶感并不能防止犯罪。如果大家希望减少看到暴力犯罪,就必须相信罪犯。”“外界的人或许以为坐牢是种惩罚,但实际上并不完全是,就我而言,我一点也不担心坐牢,倒是别人异样的眼光常常刺伤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