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疗法”能治心理疾病吗?
作者: 未知
更新时间: 2013-3-27 9:27:35
来源: 哦·灵魂网 【
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
次
经过十几年来的临床实践,英国心理医生弗德尔发明的“电影疗法”,于2003年得到了英国心理及精神病领域最具权威机构?D?D英国皇家精神病学院的正式认可,该学院建议将他的心理治疗方法在全国推广。近年来,在欧美许多国家,“电影疗法”正成为心理咨询的重要辅助手段,并得到了主流心理学界的认可,美国主流社会已广泛接受这种疗法。
影迷谈看电影
如果时间允许,如果没有其余负担,相信大多数人都愿意坐在家里或上电影院美美地看上一场电影。电影,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近日,记者就电影这一话题随机采访了北京高校的一些学生。
有同学说:“看电影会影响我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比如我喜欢张国荣,那我就希望自己也像他那样善良、有风度。”有人认为,看电影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历史,获取知识,更能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感情,陶冶人的精神世界。比如战争影片,能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
近日,记者在中国人民大学参加了华夏心理网举办的全民健心计划,出席的两名专家均是用电影授课方式和大家分享对亲情、友情、爱情的独到感受。从同学们聚精会神的眼睛里,不难看出电影的无限魔力。
电影治疗心病
在工作、生活、情感重压下的现代人很多都犯上了“都市病”,有的人因长期面对枯燥单一的工作失去了工作的激情;面临失业危机的人,对未来心灰意冷;自己创业的人,脑子里总是塞满客户的要求,思想一刻也不得松懈;工作繁忙长期出差在外的人常常担心妻子外遇……郁闷、灰心、沮丧、猜疑等各种思想问题堆积成了都市人的精神疾病。
心理咨询,似乎成了白领人的一种需求。对于不同的心理需求,精神治疗专家会为你开出特殊的“处方”。弗德尔医生认为,“电影疗法”的关键是找到产生强烈共鸣的影片,“如果你感觉缺乏进取心,可以看看《第一滴血》或《阿拉伯的劳伦斯》;如果对生活感到厌倦,可以看一下《天生爱情狂》,第二天早上醒来时你就会充满激情。”
英国一份心脏研究杂志近日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看喜剧片会使血液加速流向心脏,其效果相当于做一场有氧运动或服用一个疗程的降胆固醇药物;看悲剧电影则会使血流速度减缓,其影响类似于做心算的影响。科研成果已经证实,抑郁、焦虑、敌视和愤怒等情绪会减少人体内有助于血管扩张的氮氧化物传输。研究人员推测,咯咯发笑会刺激某些特定激素的分泌,哈哈大笑等乐观情绪可能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有益的影响,从而使血液流速加快。
专家解读“电影疗法”
对于电影疗法,北京林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意象对话心理咨询师蔡晨瑞分析,正因为它是对各治疗方法都有所整合,所以,各流派的理论从某种程度上都具有一定的支持性。比如,通过看电影情节,病人可以对新的行为模式进行学习并进行强化,也可以获得在认知上的改变,可以对自己的情结获得领悟。然而大多数时候,我们不能从影片表面的内容来判断治疗某一种心理疾病的处方。
对于“电影疗法”的出现,我们曾设想,它也如同音乐疗法一样通过旋律的震撼带给人们精神世界的放松和享受。而近日采访的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高晶却认为:“电影疗法在科学依据上和音乐疗法并不完全相同,应该说要复杂的多。音乐是通过特有的旋律与节奏使人的血压降低,基础代谢和呼吸速度减慢,使人在受到压力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较为温和。而电影,不仅要通过声音,还包括图像、人物的表情动作甚至动人的故事情节来对人产生影响。并且对于不同经历、学历、性格和思想的人,即便症状一样,对症下的‘药’也并不相同。”
蔡晨瑞认为“电影疗法”与其他疗法的最大区别在于更直观、更具有现实感。“这种疗法更像是对一些基于想象性、认知性的疗法和行为操作疗法进行的整合。这种疗法最大的操作难度在于针对不同的患者选择什么样的电影以及观看后治疗师与病人之间的讨论,这种选择和讨论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性化的,如果变成千篇一律的套路,肯定会影响到这种疗法的效果。”
华夏心理教育中心的特聘讲师张丽说,长期将自己的情绪处于压抑和陌视之下,会让人们受到各种生理不良反应。透过影片,让人们去谈论情节谈论感受,让人们以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去讨论影片带给他们的震憾,有助于带出他们的真实情感,让人们可以用一种平常不用的方式去讨论他们的情绪。什么样的疗法适用于什么样的人,表达了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和治疗师以来访者为中心的态度。
对于“电影疗法”在我国未来的前景,蔡晨瑞表示目前国内电影的现状和对国外电影的引进是造成在心理治疗上选择影片资源的匮乏。要使电影具备心理治疗效果,就必须制定一整套针对性较强的系统,包括人物、情节等的设计都要精心安排。这就需要不仅是心理学家,还有更多的导演能共同合作,站在受众需求的角度,给现代都市人多带来一些轻松,制造更多的“心理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