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恐惧和愧疚
作者: 未知
更新时间: 2013-5-7 19:05:25
来源: 灵魂网 【
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
次
[导读]“恐惧和愧疚”算不算一种病态?什么样的程度需要去咨询?冥想能不能让人克服恐惧和愧疚?冥想跟思考有没有关联?
猫猫来信 :
希希,我是周日参加了你的分享会的成员。我想问一下,我有时候很容易恐惧和愧疚,这算不算一种病态呢?达到了怎么样的程度下,需要去咨询呢?另外,上次听你提及到冥想可以专注,我对这个话题挺感兴趣的。冥想能不能让人克服恐惧和愧疚呢?冥想跟思考有没有关联呢?
希希回答:
猫猫你好,谢谢你的坦诚分享和信任。以下是我对于你来信内容的回应:
问题一:“恐惧和愧疚”算不算一种病态?
首先,我想恭喜你,能感知和观察到自己处于恐惧和愧疚之中,我认为这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的收获,值得好好的感恩自己。
其次,你所说的“恐惧和愧疚”,是较为常见的“小我”的面相,“小我”,即是我们与“本我”失去连结的时候,自作主张出来自称是主人的那一个众多人格的合成体,在我看来,祂是我们学习和成长的媒介,而不是所谓的“病态”。
让我们更加具体地来探索,我们产生“恐惧和愧疚”等感受,我们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感受不到满足、不喜悦、不臣服,原因是我们和本体失去连结,生成了“坑洞”,这个“坑洞”把我们推向了“欲求”的“陷阱”,我们会感到“我做得不够好”、“我不要这个结果”、“我想要另外一些什么……”,是的,这是“陷阱”,祂可以表现为你所说的“恐惧和愧疚”,当然还有其他。
当我们处在无意识状态中时,很容易陷进去且越来越深,把坑洞带来的欲求当做我们原本想要的,往往我们很容易在这个时候“迷路”了。而真相却不然,真相是,我们根本不需要去即刻关注和填补“坑洞”,当我们了悟到这个真相的时候,“临在的意识”取代了原来的“无意识”,我们开始走上和“本我”连结的“回家”之路。“坑洞”会渐渐愈合并长得丰满,“小我”乖乖地回去当配角了。哈哈,需要留意,“小我”没有因此消失,祂只是在心灵这个大房子里面游荡,没有消失,祂会寻找合适的时机再次“篡位造反”,而“时刻保持临在”意识则是小我的监督员。
问题二:什么样的程度需要去咨询?
实际上,心理咨询适用于所有心理正常且愿意自我成长的人。
问题三:冥想能不能让人克服恐惧和愧疚?冥想跟思考有没有关联?
是的,在上次的分享会中我们曾提到,冥想可以帮助我们入静,在冥想的状态下面我们并没有在思考或者联想,而是让自己进入一个全然的空的状态,这是一种除了睡觉和清醒之外的第三种状态,在睡觉时,我们放松但没能保持警觉,在清醒的正常状态下,我们保持警觉却没能全然放松。而冥想能让我们进入既专注又放松的境地,我们会客观地关照自己,我们所有的“恐惧和愧疚”只是我们看到的非常客观的事实的一部分,到那个时候,也已经没有要“克服恐惧和愧疚”的需要了。
写到这里,我想你可能会想:“希希,你说了这么多,我貌似也能理解,但更想知道的是,我应该怎样才能进入你所说的冥想状态呢?”哈哈,着是一个需要经过持续实践修行才能有的经验,若有机缘,我们一起实修吧。
祝福猫猫平安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