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不掉的“坏”习惯,守护我至今
作者: 王玉
更新时间: 2017-12-13 10:07:24
来源: 自在的王 【
字号:
大 中 小】 浏览
次
老吉(小编:指斯蒂芬·吉利根)的课上,大都是很深的理论和体验,少有可以直接拿来处理一下普遍问题的轻巧技术。但是今天,关于处理瘾症的一套方法论,我觉得相当明了和好用。符合今时今日大伙儿习惯要求的短、平、快。
我们几乎每一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瘾,对吗?尽管平时我们不常用这个字眼,除了提到烟瘾、酒瘾之类。不过,我相信大家都熟悉自己的某些小毛病,比如吃(喜爱宵夜,喜欢大吃),每次都告诉自己以后绝对不这样了,然而下次必定还是如此,于是最后我们通常找到某种支持型言论,安慰自己“没关系,人嘛,总得保留点爱好”。是不是特别会心一笑?这样的事情,还包括女人数不清的化妆品,满柜的崭新衣裳,放不下的手机,起不来的床,拖延症等等。
我们总有这样或者那样不自觉的瘾,我们觉得不应该不对,却一而再再而三控制不住。直到我们向它投降,说好吧好吧,我这辈子就这样了。或者我们愤怒反击,直把自己朝死里恨去,天天骂自己没用,反反复复掉进同一个坑。
好,来吧,伙计们,以下将不是任何一种断舍离,或是向著名成功人士学自律。不,那些没有用。我不是他们,我做不到。以下是真正的智慧,讲述这一切从何而来,我们可以怎样抉择。
罗伯特(NLP大师),吉列根老师的好友,他父亲患有严重的烟瘾。这位非常非常成功的男人,吸烟几十年了,每日两包。这个烟瘾严重到,即使当他被诊断出肺癌,住院治疗的时候,他都不能戒,依然每日两包。我最初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完完全全不能理解。我内心对于这样的人是鄙视的。自己都不对自己的生命负责,那就丝毫不值得旁人同情。一个人,如果连好坏对错都不知道,连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都分不清,那他也不值得旁人帮助。
我这样愤世嫉俗的态度,在听完吉列根的诠释后,消解了。我开始了解佛祖说的慈悲心是什么,那是当你我开始明白,世上人们所有的行为偏差背后都隐藏着不易与痛苦时,慈悲从那里升起。
罗伯特来到父亲的面前,对他的父亲说:“爸爸,我们一起来寻找一下你抽烟背后的正向意图吧。”我听到这句话时,有点愣了一下,正向意图?在一个这样不受控制的瘾症背后,有正向意图?
于是罗伯特和他的父亲面对面,坐下来。他引导父亲说,现在请你闭上眼,像平时抽烟那样,将烟慢慢地靠近嘴巴,深深地吸进去,再慢慢地吐出来。只是我请你比平时更慢,非常慢地做那套动作,体会其中的每一个步骤,每一口烟吸进的感受,以及你内心深处的悸动。
他的父亲照做了,缓慢地做出夹烟的姿势,举起,靠近,吐出烟圈,脸上露出惯常的愉悦和陶醉。他反复地做着,慢慢地做着。突然他说出一句话,用低沉的声音,“这是我唯一的,属于自己的,时间”。
一顷刻,巨大的酸楚直泛上来,涌向眼眶。
戒不掉的“坏”习惯,守护我至今——Trance二阶第四天
他是一位很忙很忙的成功人士。在美国那个商业竞争极为残酷的地方,他有多少不容易,我即便能想象,也只怕离他真实经历的相差太远。他还有几个孩子,回到家里,那又是一场如何的忙碌与天翻地覆?于是,这个男人,在工作的厮杀与家庭的牵扯之外,残喘着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时间,只属于自己的,没有任何人闯入的,抽烟的片刻时光。
忽然我就被悲伤压倒了。我想到了我的老公,我的爸爸,他们在吸烟时要找的也是这个吗?好像是的。在夹缝中,为自己寻求片刻的宁静与安慰。我想到我周围的好多人,那个看似怎么也戒不掉的坏习惯,又隐藏了多少巨大的无奈,和数也数不清不能面对的痛苦回忆。
接下来罗伯特与他的父亲一起找到了一个新的方法,去替代这个抽烟,但同时能成全自己需要的那份独处。
吉利根说,在每一个瘾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向意图,去成全自己最重要的坚持。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独处,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是温暖、安全或爱......如果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认定,这是唯一的方式,那么当任何人想要抹杀它,对我们说你改吧,则必然不会成功。即便我们自己的头脑和理智也在说,是啊是啊,这样不好,是得改。但是在我们的心底,声音从来都那么坚定,永不可能。
所以我们真正需要做的是,找到它。找到那个背后的意义,找到那个正向意图。我们必须进入练习了无数次的中正状态,在那个状态中不带评判地看到它,用我们成人以后学到的新知,用世世代代祖先的智慧,来重新找寻一个方法,去成全我们内心的底线,我们渴望且不能退让的那个坚持。
在接下来的演练中,一位女士找到了她对父母控制不住发脾气的正向意图——她爱自己的父母,但又想保持自己的空间。在中正的状态中,带着祖辈的关爱,她找到了一种新的能量,像风又似水般的流动。她说,当我顺着这股温柔的能量时,我再也表达不出愤怒。我发现,原来除了刚硬,我还拥有别的可能。
在晚上的演练中,我找到了我控制不住看手机看到很晚的原因——我想多学一些,我害怕别人觉得我不知道。在中正状态中,我找到了新的学习方式,看书,有自我有节奏的看书。我接受了我有很多面向,有博学的领域,也有不知道的领域,人人如此。于是我便不再需要饥渴地填充自己,而是可以像圣人般那样读书,深深地看进去,带入内心,吸收沉淀后,再继续看。世间的一切,在内为我,在外显化,阴阳两面,循环不息。
吉利根说,我们其实要感谢那些瘾,是它们在我们不具备足够自我链接的那些年里,用这样的方式,保护了我们内心最深层的渴求。所以我们要感谢它们。当我们在改进这些瘾症的时候,它们可能会经常拜访。当它们回来的时候,就像一面鲜明的旗帜,告诉说,我们那份重要的需求没有被照顾好。在我们人生的路上,它们不太会远去,就像总是坐在10米开外的朋友一样,不时地喊上一句,嗨,如果你需要我,我就在这儿哦。
听到这里,我有点沉重,好像这条路并不容易,不会一帆风顺。他接下去说了一番我无法拒绝的话。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选择,我们每一天都在选择。我既可以选择,不去照看我心灵深处的需求,用瘾症来easy doing。只是我们这么做,需要付出代价。我也可以选择,荣耀我身为人的那份骄傲与光荣,用世代人类的智慧去寻找那中正之道。
你可以做出,属于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