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经书版本大小:16开,繁体横版(有标点方便阅读),(已结缘完毕)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被誉为“经中之王”。经中法师品曰:“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同安乐行品曰:“此法华经,诸佛如来秘密之藏,于诸经中最在其上。”
《妙法莲华经》说一乘圆教,表清净了义,究竟圆满,微妙无上。《法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所说教法,属于开权显实的圆融教法,大小无异,显密圆融,显示人人皆可成佛之一乘了义。在五时教判中,属于法华、涅盘之最后一时。因经中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所以《法华经》也誉为“经中之王”。
《妙法莲华经》关键词就是“妙法莲华”这四个字。“妙法”指的是一乘法、不二法;“莲华”是作比喻,形象地讲“妙”在什么地方,他的殊胜处,第一是花果同时,第二是出淤泥而不染,第三是内敛不露。
历史渊源
《法华经》是释迦牟尼佛晚年在王舍城灵鷲山所说,为大乘佛教初期经典之一。
《法华经》成立年代约纪元前後,最晚不迟于公元1世纪,因为龙树菩萨(公元150-250)的著作《中论》、《大智度论》已引用本经文义。另外《大泥洹经》、《大般涅盘经》、《优婆塞戒经》、《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大佛顶首楞严经》等诸经皆列举本经经名并援引经中文义,可见本经之成立年代较以上诸经为早。
贡献
自古云:成佛法华,富贵华严,开慧楞严。故此,历代祖师都教于大众必修三大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在《法华经》中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在此,可以看出《法华经》对整个佛法的贡献。因为佛陀指出种种法门只是方便之说,最终目的无非令所有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得证佛果。
经中品品说出行菩萨道的重要性,那是成佛的因。各大菩萨示现广度众生的方便法门,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普贤菩萨的行愿、常不轻菩萨的破除骄傲心、药王菩萨的精进心、妙音菩萨的方便度众心,都体现了舍己为人的法华精神。
而《法华经》教导我们:那里有苦难众生我们必须去救度。饥饿的人们我们要去施食。病苦的人们我们要去施药和打理。无智愚痴的人和地方我们要去弘法。把欢乐的福荫带给大家,使沉溺在生死苦海的人们脱离苦海,那就是成佛必须具备的慈悲喜舍菩萨心。
《法华经》最大的特色是唯有一佛乘,方便说有三。明知道修学佛法是为了成佛,而方便说有三,使我们能渐渐积功德,而又不觉得累。虽未成佛,但由于修学福慧,也能得到快乐,直到得证菩提成佛作祖。
是故,《法华经》对佛教有着无尽的贡献 , 那是经中之王度生无量的魅力。
各品大意
第一、序品
是本经的总序,佛说无量义经後,入无量义处三昧,天上降下种种妙华,佛的眉间白毫放大光明。弥勒菩萨因疑发问,文殊师利菩萨作答:过去诸佛宣说《法华经》前,皆现此瑞。暗示佛说此经之殊胜处有别於他经,唤起大众的注意。
第二、方便品
此品与寿量品,是《法华经》的两大中心,为本经正宗分。佛由三昧起,称叹诸佛智慧甚深无量,难解难入,佛说诸佛究竟了知诸法实相——“十如是”。为令声闻、缘觉二乘人断苦缚,得涅盘,佛以方便力,曾分说三乘之教,今日所说才是佛的真实教法。五千增上慢者退席,佛乃宣示唯一大事因缘,所谓开、示、悟、入佛之知见;一切众生皆当作佛,实无三乘。
第三、譬喻品
自此品至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为止的七品,是将方便品内容进一步以譬喻及因缘加以说明。该品说明舍利弗最先领解佛意,故被授记为华光如来。佛将三界譬喻为火宅,将三乘喻为“羊、鹿、牛三车”,将一佛乘喻为“大白牛车”,以有名的“火宅喻”和“三车一车”之喻,显示“于一佛乘,分别说三”及“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的深义。
第四、信解品
须菩提、迦旃延、大迦叶、目犍连,于上品领解佛意。佛更说“长者穷子”喻,佛喻为大慈悲的长者,三乘譬喻为穷子,导出“于一乘道,随宜说三”的结论。
第五、药草喻品
佛应四人之请,更以“三草二木”将人天二乘譬喻为大、中、小药草,将上根、下根菩萨喻为大树和小树,将佛的平等智慧譬喻为一味之雨。三千大千世界的大小长短诸种草木,悉受一味之雨而润泽成长,如同佛以一相一味之法,平等利益一切众生。
第六、授记品
授大迦叶等四人将来成佛之记。
第七、化城喻品
先说大通智胜佛时十六王子听讲《法华经》而转为菩萨沙弥,後乃成佛。次说“化城喻”,三乘之果不外是化城,目的是为入佛智慧、最终成佛。
第八、五百弟子授记品
富楼那为上首,五百弟子皆得受记。次说“系珠喻”,五百弟子虽都怀有佛种,但未开悟,由烦恼覆藏,如衣里藏有宝珠,但因不知,故处於穷困之境。
第九、授学无学人记品
阿难、罗睺罗为上首。
第十、法师品
佛在世或灭度後,凡随喜听闻《法华经》者均授予成佛的记别。又举出修行、受持、读诵、解说、书写本经的“五种法施”和供养本经的“十种”功德。说谤法者之罪,并说凿井喻。
第十一、见宝塔品
多宝佛塔从地涌出,证明释尊所说真实不虚。释迦如来以神力,三变净土,分身诸佛咸集,开多宝佛塔。多宝如来,分半座与释尊同座。
第十二、提婆达多品
说如来往昔求法,师事阿私仙得闻妙法。又授提婆达多成佛记。文殊入龙宫说《法华经》,八岁龙女闻经即身成佛,证明《法华经》功德广大。
第十三、劝持品
药王、大乐说和两万菩萨,各各发愿弘扬《法华经》。被授记的五百阿罗汉及学无学八千人,以及八十万亿那由他无数菩萨,皆誓愿弘此经典。
第十四、安乐行品
文殊请问末世持经方法,佛告以身、口、意、誓愿四安乐行,并以转轮圣王髻中明珠罕见授人来譬喻佛不轻易讲说经中最尊最胜的《法华经》。
第十五、从地涌出品
六万恒沙菩萨及其眷属从地涌出,大众疑惑,不知此等恒河沙数菩萨为谁之弟子?从何处而来?此为佛开显“久远实成”佛果的序曲。
第十六、如来寿量品
释尊说明“我实成佛以来,无量无边百千万亿那由他劫”,而其中间乃至今生,皆是方便示现。又说“佛寿长远”、“佛身常住”。以良医之譬喻说明为救众生而示现方便。佛实际上是“常在灵鷲山”、“常住说此法”,为使众生不起懈怠之念,故示现灭度。此品旨在说明佛陀“寿命之无量”、“教化之无量”、“慈悲之无量”及“救济之无量”。
第十七、分别功德品
说明与会者闻法获益之多,和五品弟子功德。
第十八、随喜功德品
是继上品所说者,说明听闻、讲述此经的广大功德。
第十九、法师功德品
明五种法师的功德,得六根清净神通力。
第二十、常不轻菩萨品
说明常不轻菩萨,以随喜行,得清净六根,说《法华经》,以此显示赞叹本经功德。
第二十一、如来神力品
佛出广长舌相,放毛孔光。以此神力,为嘱付灭後传此经,捷要地说此经功德。此经所在之处就是道场,诸佛在此处成道、转法轮,并在此处涅盘。
第二十二、嘱累品
此品为对诸菩萨“总付嘱”,三摸众菩萨顶而嘱付之。
第二十三、药王菩萨本事品
自此品开始到第二十八劝发品,详说佛灭後弘此经的必要及弘经的功德。该品举出药王菩萨过去为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烧臂供养,以报答听日月净明德佛讲《法华经》之恩。
第二十四、妙音菩萨品
叙述变现34身,说《法华经》的妙音菩萨,从东方净光庄严国来到灵鷲山,礼拜释尊及多宝佛塔,以显宣说《法华经》的重要意义。
第二十五、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无尽意菩萨请问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因缘,佛为说14种无畏,32种应化身等种种功德。
第二十六、陀罗尼品
菩萨及天神等,各各说咒护持受持《法华经》者。
第二十七、妙庄严王本事品
述说药王、药上二菩萨的往昔事迹,他们为净藏、净眼二王子时,劝父母归依其师云雷音王佛,使他们听讲《法华经》的大善因缘,以显示遇佛、听《法华经》之难得。
第二十八、普贤菩萨劝发品
佛为普贤说佛灭度後得《法华经》的四个方法。普贤发愿护持受《法华经》者。
《法华经》为弘扬佛陀的真实精神,采用了偈颂、譬喻等,赞叹永恒的佛陀(久远实成之佛),说释迦牟尼佛成佛以来,寿命无限,现各种化身,以种种方便说微妙法。由於行文流畅,辞藻优美,在佛教思想史、文学史上,具有不朽的价值,是自古以来流布最广的经典。